稻米博物馆亲子研学课:“一粒米的一生”,体验插秧乐趣,传承农耕文化
在我国广袤的田野上,稻米作为主食,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与文化。为了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稻米的生长过程,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环保意识,稻米博物馆近日推出了一项别开生面的亲子研学课程——“一粒米的一生”。该课程不仅包含丰富的理论知识,更有实地插秧实践,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,在体验中成长。
“一粒米的一生”亲子研学课以“一粒米”为主题,旨在让孩子们了解稻米的生长过程,从播种、发芽、拔节、抽穗到成熟,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生命的奇迹。课程分为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两部分,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,感受农耕文化的魅力。
在理论课堂上,孩子们通过观看视频、听讲解员生动形象地讲述稻米的历史、种植技术以及营养价值,对稻米有了初步的认识。随后,讲解员带领孩子们参观稻米博物馆,让他们亲眼目睹稻米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,进一步加深对稻米文化的理解。
实践操作环节是本次研学课的重头戏。在专业农技人员的指导下,孩子们穿上雨靴,拿起秧苗,亲自动手插秧。虽然刚开始时,孩子们的动作略显笨拙,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他们逐渐掌握了插秧的技巧。看着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,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。
插秧实践结束后,孩子们还参与了割稻、打谷等环节,体验了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。在亲身体验中,孩子们深刻体会到了“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”的含义,更加珍惜粮食,懂得了节约的重要性。
此外,稻米博物馆还为孩子们准备了丰富多彩的互动游戏,如“稻米知识问答”、“稻米拼图”等,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,提高学习兴趣。
“一粒米的一生”亲子研学课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了稻米的生长过程,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、动手能力和环保意识。家长们纷纷表示,这样的课程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,在体验中成长,对他们的成长大有裨益。
稻米博物馆负责人表示,今后将继续推出更多具有教育意义的亲子研学课程,让更多的家庭参与到农耕文化的传承中来,共同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与文化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,越来越多的孩子们将在这个充满乐趣的研学课程中,收获知识、收获快乐,成为农耕文化的传承者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