依兰县扶贫车间建到村口,留守妇女接送娃不误工,助力乡村振兴
近年来,我国各地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,努力实现农村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的目标。在黑龙江省依兰县,一项具有创新意义的举措正在悄然改变着当地留守妇女的生活,那就是将扶贫车间建到村口,让她们在接送孩子的同时,也能兼顾工作,实现家庭与事业的双丰收。
依兰县位于黑龙江省南部,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。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,越来越多的妇女成为留守家庭的主要劳动力。然而,由于缺乏就业技能和合适的工作机会,她们在照顾家庭的同时,面临着就业难、收入低等问题。为了解决这一难题,依兰县积极探索,将扶贫车间建到村口,为留守妇女提供家门口的就业机会。
扶贫车间建到村口,不仅方便了留守妇女就业,还解决了她们接送孩子的问题。在依兰县,许多扶贫车间都位于村口,距离留守妇女的家只有几分钟的路程。这样一来,妇女们在接送孩子上下学的同时,可以方便地到车间工作,既不耽误照顾孩子,又能增加家庭收入。
在依兰县的一个扶贫车间里,我们见到了正在忙碌的留守妇女们。她们有的在缝纫机前忙碌,有的在组装玩具,有的在打包产品。她们纷纷表示,自从扶贫车间建到村口,她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“以前,我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,还要照顾家务,根本没时间出去找工作。现在,扶贫车间建到了家门口,我既能照顾孩子,又能赚钱养家,真是太方便了。”一位名叫李红的留守妇女说。
据了解,依兰县的扶贫车间主要生产服装、玩具、手工艺品等产品,这些产品销往全国各地。车间内的工人以留守妇女为主,她们在车间里学到了一技之长,提高了自身素质,也为家庭创造了更多收入。
依兰县的这一举措,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。政府不仅为扶贫车间提供场地、设备和技术支持,还定期组织培训,提高留守妇女的技能水平。此外,政府还积极协调,帮助扶贫车间拓展市场,提高产品销量。
通过扶贫车间建设,依兰县不仅解决了留守妇女就业难的问题,还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。据统计,目前依兰县已有数百名留守妇女在扶贫车间就业,她们的家庭收入普遍提高了30%以上。
扶贫车间建到村口,留守妇女接送娃不误工,这一举措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。在今后的工作中,依兰县将继续加大扶贫车间建设力度,让更多留守妇女受益,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。同时,这也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,助力全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。
